李克强:要加强对中国书法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李总理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一直特别关心,曾在某次会议上对书法、文字的研究做出重要讲话。

2022年,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文史馆员大多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要更好发挥崇文鉴史资政重要作用。中国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国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数千年不断,要加强对中国文字内涵和演进过程的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中国历史典籍浩瀚,要加强整理与传承,从中把握和发现历史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把精研的学问见识化为资政建言。文化艺术可以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也能启发科学研究等的灵感,要多出文化艺术精品,展现中华文化的持久魅力,加强不同文化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希望馆员们在文化底蕴、历史启示、艺术熏陶方面既潜心向学,又昭示后人。

201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行来到位于图书馆老馆四层的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考察清华简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在竹简保存陈列室,李克强仔细察看了竹简藏品,并详细询问了竹简的年代、保存情况和研究情况。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向总理汇报了清华简的整理工作,介绍了清华简的研究情况。

 

“清华简”2008年由清华校友捐赠入藏,总数2400余枚,是目前发现最大的一批先秦书简。“

“经过碳14测定,这批竹简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305年±30年,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那时候孟子还在世,庄子也在,屈原还比较年轻。”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向李克强总理介绍道,“所以这些竹简上的字,是当时他们能看到的。”

“看起来应该都属于篆字吧?”李克强问道。

“都是战国时期的古文字,从广义上说属于大篆体。”老教授回答。

“你们通过这个研究能对解惑甲骨文起重要作用啊,那真是了不得!”李克强说。

李克强关切地询问研究团队的工作情况,对研究团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他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做好清华简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重要成果。

这场“清华简”对谈临近结束时,李学勤向总理赠送集简上文字的一幅卷轴,上书正是“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八个字。

李克强欣然说:“谢谢,我会好好保存。”

接着,总理用欣赏的眼光打量着卷轴说:“那时大篆已经开始向隶书方向进化了。李先生,你做了很重要的工作,也请你多保重。

下面,我们来欣赏李克强总理字迹,回顾他在任期间雷厉风行、独具特色的字迹风貌!

李克强总理的字迹,运笔果敢,笔锋犀利,彰显出雷厉风行的个人性情。这种笔迹性情,是身在其位与高效行政的一种外化体现。

我们再看看他的题字:

发布时间:2023-10-29 11:23
阅读:0

发布者:编辑

首页    新闻资讯    书法资讯    李克强:要加强对中国书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