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书法要先学篆书?

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打动人心的文化,运用最传统的方式,却绽放最不平凡的魅力。

 

为什么学书法要先学篆书?

 

篆书在我国五体书中,位居首位,这充分表明了它与其他四种书体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从中可看出篆书在中国书体发生、发展中的首要地位。

小篆,则是篆书体系中发展较为完备的一种——前有秦朝推广,中有唐朝完善,后有清朝复兴。小篆已然具有其他书体所不能比拟的魅力和潜力。

 

 

那么,学篆书为什么这么重要?

 

一、打基础 益他体

 

先学篆的理由也很多,历代书法名家都极为重视篆书的学习,从而在书道上取得惊人成就。清代楷书理论《书法正传》说道:“古人以书名者,必通篆籒,篆籒所以为诸体之本。”“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籒然后结构纯古,使转劲逸,伯喈以下尽然。”北宋米芾称:“谢安石《中郎帖》、颜鲁公《争座》书有篆籒气象,乃其证也。”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说得更干脆:余学书从篆、分入手。”

 

 

二、更助于通文识字 

 

作字者亦须知篆文须知点化来历先后…得其原本,斯不浮也。”“不知篆籒之理,来处浅俗。”“古人说:“不识篆而刻印,犹如不识字而作文章,其文章之不通,可想而知矣!”篆刻爱好者尤要先学篆,不然连入印文字都摸不清楚,如何能创作出拿得出手的作品?

 

三、更好地读通书法史

 

学书先学篆”的理由不胜枚举,而且这条道路肯定行得通。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大师在世时强调学习篆书是学习一切的基础,最容易把握学习重点,也最容易看到成效。虽然这些大师不一定皆以篆书称名于世,但完全可以肯定:他们都从篆书中汲取过艺术营养。

学篆书有益无害。既然有益,就该学。既然该学,还是尽早学更好。

 

 

那么,篆书难不难学呢?其实最简单。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篆书不似其后的隶、草、真、行那般复杂,也绝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较为简单易学,构成中仅有“点、直、弧、”三者,且用“点”极少,实际常用的不过“直、弧、”二者而已,较“永字八法”,就简单得多!

就其运笔过程来看,也没有明显的提、顿纵向运动,主要是单一的横向运动。笔画无明显的粗细变化,也有人更直截了当地说,篆书“看来是难,其实简单,只是一个‘中锋’法而已”!

篆书的横平、竖直、体正、对称,有变化而不多,这正好是书法初学者必须学到手而有易于学到手的、极为简易而又很有艺术价值的东西。至今,很多书法老师、培训班都通过“画线条”“打圈圈”的“土方法”来打基础,是为了“短期快速见效”——其实,若想长远进步,还是直接学篆书最好。

 

那么,初学篆书时,我们应注意哪几个地方呢?
 

一、起收简净

 

篆书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永字八法”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仅有“点、直、弧”三者。大多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二、形体匀称

 

篆书结字多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匀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匀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三、中锋书写

 

厚重古朴的圆笔直管中锋,运笔时管在前行,毫在后随,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训练中锋为其他书体打下很好的基础。篆书的基本笔法以中锋为主,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一些在国画界、书法界与篆刻界小有成就的朋友,有感慨对篆书是一块短板,一些零基础学员更不知从何下手,本次篆书教学,是真正的基础课程,从执笔、笔顺、结构、细节要点等基础层面出发,由浅入深,可见篆籀用笔与传统绘画密不可分。因此,要分析中国书画发展变化,首先应该对篆书书体的来胧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小篆书写的关键,无非是两个方面:线条和结构。

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线条质量达不到,如果能把握好字形结构,写出的作品整齐划一,也是能让普通人赏心悦目。但小篆结构看似简单,想要笔笔写到位,却并不容易。常常会出现这个笔画写长了,那个笔画写歪了等等情况,最终导致整幅作品杂乱无章。

小篆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每个字都各自构 造,各有形态。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下面我们来欣赏篆书国手陈泓凌的笔迹吧!

从基本工具材料出发,完全零基础,接地气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深入挖掘各种书写过程中会出现的误区,有基础的学员也可趁机查漏补缺,重新梳理一下学习思路。

书法史在临摹与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了解书法史就像拿到了一张地图,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盲人摸象”的教学误区。

线条是一切的基本,而线条的基本是用笔,一根好的线条决定了一个字和一幅作品的成败,通常线条的训练是枯燥无味的,在练字的同时训练线条会越来越没自信,针对线条与用笔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式,有趣、有效、上手快,所有细节一览无余。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称,骨肉调匀,左右整齐,前后舒泰”(陆维钊《书法述要》)。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随体赋形,丝毫马虎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有趣,整篇血脉贯通。

 

 

字的左右为排,上下为叠。称排的字,书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当,连接紧密。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篆书的布局方式,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字体进行归类,避免了创作过程中,疏密不得当,文字大大小小的硬伤出现。

发布时间:2024-12-06 11:52
阅读:0

编辑:中国诗书画家网

首页    理论观点    书法观察    为什么学书法要先学篆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