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方法和技巧

 

一、墨之韵致,分类细述:

1、淡墨轻描,远山如黛:水与墨的温柔邂逅,淡墨轻舞,远山便在那朦胧间缓缓铺展,宛如晨曦初露,轻纱曼舞。

2、浓墨重彩,墨韵深邃:墨海翻腾,水仅作陪衬,研至八分,浓墨便如夜之深沉,蕴藏无尽力量,静待挥洒。

3、焦墨枯槁,点睛之笔:墨汁静置砚中,经墨锭千回百转,终得焦墨之韵,干而近燥,恰似老树盘根,用于点苔、点睛,画面因此而生动,轻重之间,尽显匠心。

4、宿墨古韵,岁月沉香:隔夜之墨,静候时光洗礼,枯润交织,苍茫之气油然而生,作画之时,仿佛能听见岁月的低语。

5、泼墨豪情,淋漓尽致:湿墨倾盆,肆意泼洒于纸面,单层墨色间,变化万千,苍茫中见淋漓,无笔痕之迹,却有天地之大美。

6、破墨妙法,墨色交响:画未干时,浓淡相宜,或浓墨破淡,或淡墨化浓,墨色交融,五彩纷呈,犹如乐章中的和弦,和谐而富有层次。齐白石花卉草虫之精妙,便在于此破墨之法,浓淡之间,尽显生命之活力。

7、积墨深邃,层次分明:始于淡墨,层层叠加,明暗交错而不混杂,层次分明,如山川叠嶂,深邃而富有远意。

8、飞墨飘逸,绢背生辉:轮廓之内,皴擦之后,浓淡墨色轻拂绢背,犹如晨曦微露,光影交错,增添一抹不可言喻的灵动。

9、搭墨巧思,浓淡相宜:笔尖轻点浓墨,淡墨为底,一笔之下,浓淡兼具,巧思妙想,跃然纸上。

10、退墨古雅,岁月留痕:陈墨旧墨,历经岁月洗礼,其色温润,如老酒般醇厚,作画之时,仿佛能嗅到历史的芬芳。

11、埃墨质朴,自然之韵:锅底灰之埃墨,质朴无华,却于工笔画中绽放异彩,渲染之下,蝴蝶振翅,鸟羽轻扬,干擦之间,质感毕现,栩栩如生,尽显自然之妙。

 

 

二、墨舞五色,韵染六彩:

1、五色翩跹:干、黑、浓、淡、湿,交织成一幅幅水墨的绮丽诗篇。干,犹如老树虬枝,苍劲而有力;黑,深沉似海,蕴藏无限奥秘;浓,似晨曦初照,万物生机勃勃;淡,若云烟缭绕,轻柔飘渺;湿,则如春雨绵绵,润物无声。此五色,非但限于视觉之黑,更是心灵之彩,笔走龙蛇间,尽显墨之千变万化。

2、六彩纷呈:黑、白、干、湿、浓、淡,六彩共舞,绘就水墨世界的斑斓画卷。黑,深邃之基,奠定画面之沉稳;白,非色之白,乃空之灵韵,与黑相映成趣,虚实相生;干湿浓淡,则如四季更迭,春之润、夏之烈、秋之爽、冬之寂,尽在一墨之间。此六彩,不仅绘物之形,更传情达意,引人遐想无限。

3、墨韵悠长,浓淡干湿,枯涩并存,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的水墨长卷。墨分五色,实则是对用笔用墨极致追求的体现。在那无色的墨海中,浓淡干湿,层次分明,犹如音乐之旋律,抑扬顿挫,扣人心弦。而“焦”,更是墨色深处的一抹灵魂,深沉而热烈,超越“浓”之极限,引人探寻墨之极致。

墨,虽黑,却能幻化出万千色彩。好墨之下,浓墨重彩而不显滞涩,淡墨轻描而不失神韵,层次分明,气韵生动。故有言:“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此非虚言。在画家眼中,墨不仅是色彩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流露,松烟墨的古朴、油烟墨的细腻,皆能激发无限创意与灵感,让画面不仅斑斓五彩,更蕴含深情厚意,成为心灵的慰藉与艺术的瑰宝。

 

 

三、墨色之韵,各具千秋,其特性与妙用,犹如丹青世界中的精灵,娓娓道来:

“干”墨,犹如老树之皮,水分隐退,独留苍劲之魂。它轻抚山石,皴擦间显露虚灵之趣,仿佛岁月在无声中刻画的痕迹,深邃而富有哲理。

“湿”墨,则是春雨绵绵,水润万物。它与水共舞,调和成最温柔的笔触,无论是渲染雨幕中的朦胧,还是轻点叶尖、苔痕,皆能赋予画面以清新湿润之感,泼墨之法下,更见水墨淋漓,宛如天籁之音,直击人心。

“淡”墨,淡雅如晨曦微露,虽淡却神采飞扬。不论是干淡之轻盈,还是湿淡之温润,皆需淡而有韵,如远山淡影,轻盈飘渺,又似物体明亮面之柔和,让人心生向往。

“浓”墨,深沉如夜,浓黑如墨玉。它常是近景物象与阴暗面的守护者,以其厚重的质感,彰显画面的力量与深度,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沉稳与庄严。

“焦”墨,则是墨色之巅,黑中之黑,犹如烈火炼金后的纯粹。笔尖轻点,便是画面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或勾勒,或皴擦,皆能瞬间聚焦视线,成为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提神醒脑,调整画面之轻重平衡。

国画之道,墨色为主,色彩为辅,故有“墨分五色”之精妙论断。古人更进一步,言及“五墨”与“六墨”之变化,五色者,一笔之间,浓淡相宜,层次分明,尽显自然之妙。而五墨法,则将墨色细分为焦、浓、重、淡、清,犹如音乐之旋律,由深沉至悠扬,逐步过渡,形成丰富多变的墨色乐章。清墨,则是这乐章中的和声,增添墨韵,丰富层次,使画面既繁复多变又和谐统一。

至于“六墨”,则是在五墨的基础上,加入了墨与白的对比,以及运墨时干湿技巧的精妙结合。它不仅仅描述了墨色从黑到白、从浓到淡的自然过渡,更强调了干湿并用、浓淡相生的艺术哲学。于是,干浓墨的沉稳与干淡墨的飘逸,湿浓墨的浑厚与湿淡墨的轻盈,在画家的笔下交织成一幅幅生动传神、意境深远的国画佳作。

在国画的世界里,墨虽非颜料,却胜似颜料,它以独特的语言,诠释着自然之美、意境之深。而色彩,虽为辅助,却能在墨色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层次的表现力,共同营造出令人陶醉的艺术氛围。

 

 

四、墨韵之法:

1、**平涂之法**:犹若晨曦轻拂,以一色淡墨,均匀铺陈于画卷,赋予物象以宁静与统一,避免纷扰与琐碎,墨色淡雅,如晨雾朦胧,温柔地覆盖每一寸景致。

2、**积墨之韵**:不同于平涂的一气呵成,积墨之法似岁月沉淀,层层累积。初以浓淡交织之墨,勾勒物象轮廓,待其干透,再以不同墨色点染其上,反复叠加,墨色既黑且透,层次分明,宛如历史长卷,每一笔都承载着时光的重量,切忌墨色板滞,需讲究笔的交错重叠,面积变化,方能生动自然。

3、**破墨之趣**:一墨未干,另一墨即至,犹如破晓之光穿透云层,有浓破淡之壮丽,亦有淡破浓之清雅。两者相遇,墨色交融,界限模糊,生出无限生机与变化。

4、**泼墨之狂**:大写意之精髓,笔蘸饱水,再汲浓墨,调和间,墨色由焦至清,自然过渡。大笔挥洒,横涂竖抹,无拘无束,水墨淋漓,犹如天马行空,枯湿浓淡,皆随心性,不足则再以水墨破之,增添几分不羁与灵动。

5、**冲墨之舞**:水与墨的华尔兹,或水冲墨,或墨冲水,两者相遇,演绎出一场视觉盛宴。水冲墨时,重墨初成,水或淡墨淋之,墨色渗化,热风机定型,效果各异;墨冲水则反之,墨与水的交织,在宣纸之下,或流或吸,展现出动感十足的墨色效果。

6、**吸墨之秘**:于玻璃或不吸水纸上勾勒物象,让墨色自由流淌,再以宣纸轻覆其上,吸走墨迹,留下自然肌理。另法,则是以水画形,浓墨轻抹,干墨被水吸引,自然渗化,再经点画,成就另一番韵味。

7、**让水之法**:水为墨之师,先以水绘形,后以墨色覆之,水处留白,墨则自然晕开,如月挂夜空,云绕其旁,水塘波光粼粼,皆因水让墨而生动。

8、**赶墨之技**:似匠人雕琢,将墨引导至预定之境,或营造朦胧夜景,或修正渗化之误,清水笔一挥,墨线随势而化,既保留笔触之骨,又添朦胧之美。

9、**胶结之妙**:胶入墨中,线条隐没,渗化迅速,边缘清晰如刻;胶绘物象,再施墨色,有胶处留白如线,无胶处墨色淋漓,黑白对比间,尽显胶结之法的奇妙。

10、**排结之奇**:墨铺纸上,盐粒轻撒,盐水作用,墨色渐排,形成斑驳斑点,自然且清晰。热风一吹,定形成画,每一斑点皆是大自然不经意的杰作。

11、**晕结之幻**:洗衣粉水刷纸,待干作画,墨色初成,水点其上,斑点渐扩,喷水润之,斑点晕化,如冰凌初融,冰雪覆盖,画面之中,尽显冬日之韵。

此乃用墨技法之概览,每一法皆含天地之韵,自然之理,需心手合一,方能驾驭自如,绘出墨色之万千气象。

 

 

五、在中国水墨画的浩瀚世界中,墨的运用之法犹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其精髓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法,每一法皆蕴含自然之韵与艺术家之情愫。

**淋法**:细长的硬毫笔,犹如山间清泉,饱吸墨色之浓郁,笔身傲然挺立于纸面之上,初时,墨色悠然自得,如细雨轻拂,继而力道渐增,似瀑布倾泻,笔间墨色淋漓尽致,若不足,则再续前缘,反复间,墨香满纸,意境深远。

**滴法**: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杂陈,犹如苍穹之下,乌云密布,手指轻轻一挤,墨色便如星辰陨落,点缀于纸面,自然渗化,小画之中,一滴一世界,无需多言,意境自成。

**洒法**:笔尖轻沾墨色,宛如风中之舞者,轻盈而不失力度,挥洒间,墨色随风而动,或现风之轻吟,或绘风雪之狂啸,杨柳依依,风中摇曳,生动再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不羁。

**弹法**:指尖轻弹,色墨纷飞,犹如古筝轻拨,音符跳跃于纸上,每一滴墨都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与想象,跃然纸上,生动而富有韵律。

此四法,相辅相成,不拘一格,艺术家可随心所欲,综合运用,墨色之间,尽显天地之大美。

**渲法**:淡墨轻拂,如晨曦初照,物象之明暗、凹凸,在墨色中缓缓展现,中锋侧锋,随心所欲,墨色不湿不燥,恰到好处,干墨渲染,犹如古木斑驳,干湿并用,更添物象之质感,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刷法**:大笔横扫,气势磅礴,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排笔、底纹笔亦可助阵,此法最宜大面积铺色,色彩交织间,天地宽广,气势恢宏。

至于**捽法**与**擢法**,则是笔法之精髓,捽法直下缓提,犹如壮士断腕,力透纸背,点画厚实,力量感十足;擢法则直下快提,下得沉稳,提得迅捷,如同秋风扫落叶,爽劲而利落,两法并用,更显笔墨之精妙与生动。

以上介绍的墨法只是梗概,主要是多实践,在完成一副作品时单一法有时是不够的,只有多法混用,才能丰富,出现生机。一般在用笔方法,笔中含水少,易出现干 笔飞白,含水量多,墨色滋润清明,行笔快则易出飞白,慢则墨饱满润泽。行笔快而含水少,纸上留墨即枯又少,宜于画透明之物,反之,则可产生飞白,又不失明 快滋润,且用笔又显潇洒自然,不粘不滞。在作画时往往不是故意用枯墨慢笔而是先以湿墨,待笔上水份渐渐少时,行笔随少变慢,直到把笔上的墨用完,才有一气 呵成的感觉。墨的变化就会丰富多彩。对于笔的侧锋易生飞白,在皴擦纹理时常用,中锋墨线园浑,快则有飞白,但相对侧锋,飞白少。

发布时间:2025-02-14 11:11
阅读:0

编辑:中国诗书画家网

首页    理论观点    美术评论    用墨方法和技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