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英草书作品赏析

何元英(?-1679)字蕤音,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任戶部郎中,督理大通橋,監通州糧漕,康熙七年(1668)以才望授御史,屢上封事,皆有關於大政。後補鴻臚寺少卿,官至通政司參議,後以疾乞歸。其人生平慷慨,急人患難。

何元英家有「丹臺書屋」,即後來龔鼎孳、朱彝尊先後都曾住過的「古藤書屋」。何元英相當好客,戶外常擺滿客人的鞋子,何元英與好友王鴻緒、汪楫時常觴詠其中。若遇到家中酒不夠請人喝時,便拿酒器、首飾去典當。工書,筆意近董其昌,名重一時。

何元英草书作品,来源:名家书画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釋文:手把瓊簫作鳳鳴,滿天風露月華明。如何王子緱山上,卻有秦樓弄玉聲。
書為茂老年翁。何元英。

何元英《草書自書詩立軸》,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釋文:鬱鬱高巖表,森森幽澗陲。鶴棲君子樹,風拂大夫枝。百尺條陰合,千年蓋影披。歲寒終不改,勁節幸君知。何元英。

何元英《草書贈彭撫君之作扇面》,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釋文:萬古中原地,鴻樞節鎮開。黃河天外盡,紫氣日邊迴。藹吉清風度,霏微膏雨來。從去彌德望,蚤已曜三台。贈彭撫君之作,為虞服老年翁并政。弟何元英。

何元英《草書五律立軸》,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基金會。
釋文: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翰莊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花低羞艶妓,鶯歇讓清歌。共道升平樂,元和勝永和。書為扶老年翁,鴛水何元英。

賞析

本件草書,用筆藏鋒內斂,圓轉流暢。雖說何元英是董其昌的追隨者,但顯然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從本件作品可看出,他對王羲之的書法亦有很深刻的體會。通篇布局大小錯落,粗細相間,是標準的閣帖風格,若單習董其昌,很難有此韻味。

我個人曾刻意在書法史中,找出所謂二王正統的書家,如智永、蔡襄、薛紹彭,乃至近年鹹魚大翻身的李倜等人,仔細比較分析,發現他們的用筆及字形,都有趨向較圓潤的趨勢,雖然時代相異,但這一批保守派的書家,風格意態都很相近,隱隱自成一支。何元英本件作品亦有同樣的氣息,顯示出他也是保守派的人物。

王羲之的書法是雄強而變化多端的,而號稱篤守其法的追隨者,都走向這種圓滾滾的風格,其原因何在?這是我至今仍在思索的問題之一。(張之鼎)

发布时间:2025-02-21 08:36
阅读:0

编辑:中国诗书画家网

首页    中国书法    书法名家(有图)    何元英草书作品赏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