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的《兰亭序》看行书的笔法特点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不及草书的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慢舞”。

其特点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例字选自王羲之的《兰亭序》。

(一)藏露并用,露锋居多

行书用笔,起、收多用露锋。起笔直露锋,顺势行笔,笔意生动活泼;收笔蓄势出锋,点画气韵通畅,滞酒活脱。藏锋则笔意内含,点画沉着,内含筋骨,笔势之间,形断意连。行书用笔两者兼施,落笔、收笔往往露多于藏。

(二)以转代折、方圆并举

转”即圆转,“折”是方折。行书用笔,以圆转为主,以方折为辅。方笔凝重沉着,圆笔滞洒飘逸。方笔多刚,可增强点画骨力;圆笔多柔,可使仪态活泼。行书为加快运笔的速度,加强笔画间的连带,为了书写的便利,用笔多以圆转代方折;或方或圆并用,使点画骨丰肉润,气象万千。

(三)提按分明,节奏感强

提按也是行书的典型笔法之一,它能写出粗细不等的点画线条,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楷书书写速度较慢,提按变化不大,点画线条比较均匀,节奏感较差。而行书书写速度较快,行笔流畅,提按分明,节奏感强。

(四)游丝牵引,纵神贯气

通常,楷书的点画没有明显的连带,字势也很平正。但是,如果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快行笔速度,点画和单位之间自然地联系加强,顺势游丝带出,字形字势随之生动。这种游丝连带能增加字里行间的天趣,并会产生紧密而含蓄的效果。

(五)中侧结合,中主侧补

行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补。中锋行笔,点画圆满,厚重有力。侧锋行笔则点画妍美、薄洒。侧锋一般多用于收笔和转折处,但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多用,否则就显得毫无生机,无神无力。所以,主要笔画都应使用中锋。如果侧锋行笔,一般画多粗重,以补就笔力神采。

发布时间:2025-04-21 10:08
阅读:0

编辑:中国诗书画家网

首页    理论观点    书法观察    从王羲之的《兰亭序》看行书的笔法特点

猜你喜欢